作品名稱
延綿
藝術家
張立欣
年代
2017
尺寸
20P
材質
油畫
作品名稱
心境
藝術家
張立欣
年代
2015
尺寸
60F
材質
油畫
作品名稱
一隅
藝術家
張立欣
年代
2017
尺寸
30P
材質
油畫
作品名稱
沈溺的安全
藝術家
張立欣
年代
2016
尺寸
50F
材質
油畫
作品名稱
停駐
藝術家
張立欣
年代
2015
尺寸
100F
材質
油畫
作品名稱
向陽
藝術家
張立欣
年代
2016
尺寸
60F
材質
油畫
作品名稱
刺繡
藝術家
張立欣
年代
2017
尺寸
20P
材質
油畫
作品名稱
十月
藝術家
張立欣
年代
2017
尺寸
30P
材質
油畫
展覽介紹
展覽資訊:張立欣-油畫創作展
展期:2018/01/06–02/25
時間:週二至週日11點至18點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主辦單位: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
服務電話:(02)2562-8629
官方網站:http://kingcarart.org.tw
畫筆下觸動人心的台灣之美
台灣是她的家、她的根,畫下的每一筆,是對這片土地的珍惜與感動。
說話慢條斯理,清細聲音伴著甜美笑容,交談中散發一股正面能量,她就是第九屆金車青年油畫獎人物組首獎得獎者¬——張立欣。
張立欣從小受到父親的薰陶,藝術成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到父親的影響張立欣也進入台灣師範大學就讀,對她來說父親就如同她的學長。畫畫是她的興趣,喜歡塗鴉、喜歡翻畫冊、喜歡看展覽,國中參加學生美展比賽,美術之於她,只是個興趣,生活中的裝飾。高中時期,她參觀了夏卡爾的展覽後,心裡受到很大的衝擊,這個衝擊將她撞進了美術大門,她從基礎工開始學起,大學四年的訓練,有素描、水彩與油畫等,最後她選擇在油畫這塊土地上耕耘。
旅遊遇見寶島迥異的面貌
台灣是根,提供她繪畫的養分。都市長大的張立欣,十分喜愛戶外與大自然,父親是個綠手指,後院裡種滿各種花卉、果樹,儼然是都市裡的一方綠洲。對於台灣的天然景觀,她一直認為並不遜於外國,甚至優於外國,她認為:當你漫步森林,或踅步於小徑旁邊的池塘時,不妨停下腳步,凝神細看,光線變動下變幻的景物,會有意想不到的美。
家人是張立欣最大的支柱,一家人感情很融洽,時常一同出外踏青,她更樂於跟家人分享生活中的一切。熱愛大自然的她,一有空閒便規劃台灣秘境之旅,旅途中,她以相機記錄,這種實拍方式累積了繪畫養分,使她的創作呈現了真實性。
大自然是創作元素
張立欣創作以寫實技巧為主,本次展覽分為人物系列與大自然系列兩個主軸。大自然系列是以3種元素構成——樹、石頭、花卉;台灣是一個四周環海的海島,土地雖小,美景卻無處不在,內部崇山峻嶺,蒼松翠柏,四周驚濤拍石。她發現台灣各地石頭都擁有不同的紋理,尤其是被侵蝕、風化後的海岸石頭,更受她的喜愛。準備個展花費她一年的時間,每件作品都是來自大自然的觸動。
石頭觀察與繪畫時,張立欣的心情會呈現特別平靜的狀態。畫特定局部的景物是她的風格,認為局部比大場景更深入人心。繪畫裡呈現大自然原有的面貌為基調,繪畫過程中,她會不斷反思,在作品中加入少許自己的主觀顏色。一幅作品完成的過程中總有創作者的內心故事,張立欣有時情緒波動,讓內心與自然的景點產生共鳴,例如她藉由枯萎的茶花花瓣來詮釋人生的際遇,花瓣由白變成深咖啡不就是人的寫照,由此紀錄創作者的的記憶與感受,因此讓作品跟自身情緒產生更多的連結。
此次的展覽,張立欣分享了她最喜歡的祕境——八斗子漁港附近的潮間帶,那裡簡直是巨大石頭的故鄉。作品會取名為十月的原因,是由於每年十月前後石頭上便開始佈滿許多綠色海藻,大晴天的艷陽下,海藻更顯的翠綠,沿海的風浪大,海水面因波浪產生許多美麗的小氣泡,退潮時則可看出石頭的巨大雄偉,這片風景帶給她相當舒服與平靜的感受。那兒少了人潮,只有捕魚、拔海草的當地人,還有退潮後被困在岩石縫的小魚、螃蟹、寄居蟹等,呈現出台灣純樸風景的另一種面貌。
結語:張立欣-以微觀的方式,繪出台灣土地下的真實美貌。
展場資訊
日期
2018.01.06 - 2018.02.25
展館
台北 南京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