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車文藝中心 南京館、承德館
▎開放時間
南京館 週二至週日11:00-18:00(週一休館)
承德館 週二至週日11:00-18:00(週一休館)
▎貼心提醒
入館貴賓請配合實名制措施,全程配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離,並配合量測體溫及酒精消毒,共同維護安心的觀展空間。
作品名稱
念山#3
藝術家
羅盈嘉
年代
2021
尺寸
41x32cm
材質
複合媒材
作品名稱
相伴
藝術家
羅盈嘉
年代
2021
尺寸
35x34cm
材質
水墨
作品名稱
風向著
藝術家
羅盈嘉
年代
2021
尺寸
27x24cm
材質
複合媒材
作品名稱
那些隨風而逝的
藝術家
羅盈嘉
年代
2021
尺寸
96x106cm
材質
水墨
作品名稱
雲霧山林
藝術家
羅盈嘉
年代
2021
尺寸
75x42cm
材質
水墨
作品名稱
心境行旅#5
藝術家
羅盈嘉
年代
2021
尺寸
24x32.5cm
材質
複合媒材
作品名稱
念山#2
藝術家
羅盈嘉
年代
2021
尺寸
41x32cm
材質
複合媒材
作品名稱
遠方
藝術家
羅盈嘉
年代
2021
尺寸
52x38cm
材質
水墨
展覽介紹
羅盈嘉,出生於花蓮,目前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博士班,工作室位於六張犁附近的大樓裡,因為多數畫作篇幅過大,無法在桌面進行創作,時常在地板與牆面上進行創作,對於此她說雖然常畫到筋疲力盡,但每天依舊持續的繪畫,她認為在藝術生涯的路途上不斷的創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突 破
「我希望水墨不只是人們一般印象中的樣子,它還有更多的可能性!」羅盈嘉說到,對於水墨她抱持著一個未完成的使命,藉由不停的創作與研究,展現出獨特的繪畫方式,在作品中可以發現與傳統水墨技法十分不同,細膩綿密的線條彷彿像是一幅柔順的素描畫,水墨色調的單一性並不侷限她用色方式,不同的筆觸所刻畫景物的深度與廣度,營造出宛如迷霧般的氛圍。水墨對於她來說,具有一種含蓄和內斂的特質,正因為該特質有強烈內在性的隱喻探索在其中,所以在作品方面,她喜歡保有隱晦和曖昧的部分,具有許多想像空間和對話的狀態,提供觀者產生各種解讀,羅盈嘉認為這樣的藝術狀態很迷人。
展現水墨更多元面貌的想法從沒停過,訪談中她說到:「藝術不應該就是人們口中的那樣。」在大學求學時期,美術系必須多次的參加比賽與展覽,在某次的比賽中,她運用手繪書跡的方式繪製一張當時比賽的獎狀,參與系上規定的展覽,她認為,既然大家都如此渴望獎狀及榮譽的話,那就自己創作一張吧!那次參展雖然引起系上的議論紛紛,但羅盈嘉對此並不後悔,倒覺得自己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而這也觸發她思考媒材更多的可能性。
突破瓶頸,對羅盈嘉來說是創作的必經之路。持續創作的路途上,瓶頸如影隨形,每當完成一件作品又或是舉辦一檔展覽,雖然得到許多反饋,但隨之而來的是感受到自己被掏空,並不斷思考接下來的藝術生涯、創作內容的突破。面對瓶頸她選擇交給時間,時間給予她沉澱、思考,以及脫胎換骨的勇氣,她認為突破瓶頸的方法就是”好好生活”,回歸現實,整頓思緒,面對創作就會有截然不同的想法。
不斷的歡迎與告別
關於這次展覽,概念源自於羅盈嘉生命歷程上不停的移動,不論是離開家鄉至台北求學、畢業後初入職場,或是重回校園攻讀博士,這段生命記憶隨著她每個階段不停換環境,這期間重複面對不同地方的離開與重新適應,這其中造成了自我歸屬感迷失,甚至是對家的定義產生模糊,種種感受與經歷也為她接下來的創作帶來更多的養分。
這些感受對於離鄉背井的人或多或少都會引起共鳴,每一次的離開不知下次何時歸鄉,也在不斷換環境中產生對家或是居所產生懷疑,當換一次環境就需要重新適應,這對羅盈嘉而言,是一個很奇妙的心理過程,一種對自身情感歸屬上的質疑,以及尋覓著個體身在何處,像個隨處飄移的漫遊者,切換不同的身分與角度生活著。因為距離不斷的改變,過程中決定與人之間的關係,不論是對離家或返家的掙扎,還是對一個所處地方的遠望,或者是尋找一種身分不明的人身上的定位,這些心境上的轉變及感受,讓她拿起最熟悉的畫筆記錄當下的心情與情境,也希望觀者在她的作品中可以尋找自己的位置。
「在.路上」
這次展覽以風景為主要題材,羅盈嘉說現代人的移動相當頻繁與便利,人們可以到達他們想去的地方,像是從台北出發在車上一覺醒來就抵達花蓮了,或是可以隨著景物的變換判斷現在火車大概開到哪個地方,因此作品畫面帶給人一種從車窗向外看的既視感,彷彿自己身在一個旅程中前行。
時間的流動影響空間與人的距離,既快速卻又疏離,旅程途中我們無法隨時判斷自己身處何處,這種迷失感正是她創作的靈感之一。羅盈嘉一直在人生與理想的路途上奔波,所呈現的作品並無繪畫特定區域的景色,搭車的路途中、工作外出時的景色,不同時間及地點上景物的轉換,根據記憶描繪出腦海裡印象深刻的事物,並帶著旅程上的感受及心境,重新刻畫人生旅途中的風景,山景、樹林都成為她筆下細膩描繪的對象,讓這種不安定感找到心靈上暫時寄託的方向。
在路上了嗎?是我們日常對話的語句,語意包含不確定、未知的因素在裡頭,或許是告訴互相確認位置,更多時候是告訴他人自己當前正在進行的過程,在反覆移動的過程中,都為人生的路上刻畫下不同的記憶,羅盈嘉說:「我想透過風景,將那些曾經,以及在生命中的許多不可說,以及隱喻後的轉化,訴說著對事件、對感情、對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各種延續到今日的回憶與再現,以及可能的思念語彙。或許,藉由風景,我們得到了可以和過往對話以及和解的方式。」
資料提供/羅盈嘉 文章整理/吳昀臻
展場資訊
日期
2021.12.04 - 2022.01.09
主辦單位
金車文藝中心
展館
台北 南京館
地址
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
聯絡電話
(02)-25628629#12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 11:00 - 18:00
藝術家
羅盈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