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聯絡我們

我們非常重視您來函所提的問題
請務必留下正確資料,以便為您儘速處理!

JOIN US
加入我們

我們非常重視您來函所提的問題
請務必留下正確資料,以便為您儘速處理!

EXHIBITIONS
吳佳容 創作個展【冉冉】 Wu Chia-Rong Solo Exhibition: Grasping, Hanging, Thickening
Aug. 06 → Sep. 08 2022
臺北南京館NANJING SPACE-TAIPEI
Aug. 06 → Sep. 08 2022
  • 「他說這是你愛自己或別人愛你的方式?」

  • 吳佳容

  • 2021

  • 視場地而定

  • 複合裝置

  • 「他說這是你愛自己或別人愛你的方式?」

  • 吳佳容

  • 2021

  • 視場地而定

  • 複合裝置

  • 我本是仰臥的青山一列

  • 吳佳容

  • 2021

  • 視場地而定

  • 複合裝置

  • 在相同的遠方

  • 吳佳容

  • 2022

  • 視場地而定

  • 複合裝置

  • 在相同的遠方

  • 吳佳容

  • 2022

  • 視場地而定

  • 複合裝置

展覽介紹

「家」亦是人們繁忙生活中的安居之處,同時也對自我意識有著深遠的影響,家的記憶構成,在面臨生命背景不斷遷移的情況下,對於家的疏離感越發壯大,自己屬於哪?又該何去何從?

吳佳容透過創作喚醒成長中來自家庭的記憶,隨著親人的離去,原先的家不再充滿生氣,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沉寂,面對巨大的衝擊,她選擇將其化為創作泉源,同時也緬懷與記錄陪伴自己一路成長的家,試圖召喚某種逝去…

突出的創作天賦

「小時候就一直很明確自己的方向,就是未來要當藝術家。」吳佳容從小就非常熱衷於繪畫,某次繪畫主題是我的媽媽,當時還在讀幼稚園的她,想要用最習慣的姿勢繪畫,便爬到桌子上進行創作,畫出不同於同儕間常見的風格,仔細描繪母親的身型、姿勢,自那次課堂結束後,她被老師趕出畫室,表面上是因爬到桌子上而不能繼續上課,但後來老師私底下跟母親說:「佳容很有天分,找一個可以好好栽培她的老師。」因緣際會下,遇到了他的啟蒙導師—陳佑端老師,開放式的畫室不為升學,開啟她對創作的熱情,直到上大學才離開這間日夜相伴的畫室,繼續追尋心中所嚮往的目標。

曾經,吳佳容認為欲作為一個藝術家,認真生活比讀碩班來的重要,畢業後一邊工作、一邊創作的生活裡,使她發覺在創作的過程中,似乎遇到了瓶頸,創作太過表象無法深入,便提出辭呈,重新回歸校園,期望獲取更多的創作技巧與表達方式,相較於大學時期,經過工作的淬練,使她更了解自己的需求與目標,汲汲營營的爭取資源,讓作品有更多曝光的機會,並跳脫原本的舒適圈,接觸來自不同學校的人,創作上也有更大的提升,回到自身向內心去探索,探索那些不曾言說的記憶。
 

關於「家」

吳佳容的創作核心大多來自於家庭,是她心中最為柔軟的一部分,同時也是無法割捨的情感及依託,家庭帶來的歸屬感,成為生命裡強大的後盾,深深纏繞並擁抱著自己。成年後離開家鄉,到陌生的城市展開新生活,一切對於自己來說是多麼的新鮮、有趣,像是飛出籠的小鳥四處尋覓著新的可能,為了實現理想,她漸漸的常駐於臺北,努力築建未來的道路,直至爺爺奶奶相繼離開,讓吳佳容深感,那些過往觸手可及的人事物,隨著時間過去正一點一滴的流逝,面對物境遷移的衝擊,熟悉的家開始變的陌生,「無法輕易說出到底是屬於什麼地方,只有記憶是屬於自己。」她回應著。

種種人生的轉變,都成為吳佳容創作裡的情緒及靈感,憶起從前父親總在寒冷的冬日裡熟練勾織毛線,一邊訴說當年跟著奶奶,是如何在客廳即工廠的年代編製毛線維持家計,每到冬季父親總是俐落的織著不同的禦寒衣物,這也讓毛線逐漸變成吳佳容心中的家庭符號,毛線連結了三代人的情感,編織及毛線始於她自身成長經驗的再生與挪移,是探索生命傳承的媒介,聯繫家族歷史與個人記憶的故事,充滿神祕的關聯性。

記憶編織

一直以來,父親都想教她編織毛線的技巧,某次回到祖厝祭拜爺爺奶奶,在那段時間裡看著父親織毛線,可能始於對爺爺奶奶的思念,又想起父親曾對自己講述的往事,最終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打毛線的技巧,編織毛線的日子裡,將情感依附於針線,織起一件件令她懷念的往事,將心頭的思念與記憶,透過高密度高強度的手工,妥善保存於緊密交織的毛線裡。

毛線對於吳佳容來說,不單只是一個創作媒材,更是象徵著家庭感情的符號,透過毛線喚起家人間美好的回憶,也是記憶的傳承,從奶奶到父親再到自己,雖然沒能參與父親口中的往事,但看著奶奶留下來的圍巾、地毯,如今她正使用著毛線延續家人們的溫暖、創造屬於自己的家庭記憶,不斷的進行編織,直至有某些事物永留心底。

冉冉—感情的寄託之處

展出作品「他說這是你愛自己或別人愛你的方式?」談的是關於愛,關於關係。晦暗的空間,透過類似於窗框投下的光影,可能是那天下午的陽光透過百葉窗照進屋內,在空間裡呈現條紋光柱舞動;亦可能是清晨太陽甫升,叫醒意識的連結串流,提醒記憶中的一個重要的日常片刻,光影引導與聽覺聲響一同建構了時間性。洞穴意象具象化安全感需求,略帶哀愁的水下色調,牽引出孤獨與空無。水滴低落滲入,其聲響顫顫巍巍引人入夢。在此時,形成一種空間模式,停滯時間,更封存情感,讓觀者注視的是一種只存在於意識中的心靈居所與狀態。

本次展覽共展出三件大型裝置,使用黑盒子達成一種劇場性的聚焦,藉由徐徐流動的光影,映照在毛線織成的海底世界與衰敗的花園,期望觀者在作品裡尋找心中的投射,放大自身的五感並去除客觀性,透過作品營造的獨特氛圍,打開觀者內心的回憶,建立與當下情境的連結,作品如同一個劇場,觀者即為演員,感知並完成僅屬於自己獨特的體感經驗,也為過往的回憶或感傷,找尋一個安放之處。

 

文章整理/吳昀臻
圖片提供/吳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