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每次驚喜,都是喚醒感知的序曲
如果說「生活即舞台」,那驚喜製造 Surprise Lab. 絕對是這場戲裡最會設計和引導情境的導演,這個出沒時間、地點難以預測的驚喜體驗製造商,是由陳心龍與林業軒於2016年共同創立,體驗領域橫跨餐飲、表演、樂園、街頭行動;創立至今,公司已推出 10 項自行生產與共創的作品,累積了億次的票房,在體驗設計這條道路上,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這支平均年齡在30歲內的新創團隊,以沉浸體驗為創作核心,從文化策展、劇場設計到品牌體驗,將跨界領域完美融合。從廣為人知的《無光晚餐》、《微醺大飯店》、到《如果城市,是座樂園》,以及《落日轉運站》還有目前正在進行的《愛情城市》,「驚喜製造」讓人從吃一頓飯、看一場劇、進入一座樂園,不停打造一項又一項話題十足的「感官樂園」。
「驚喜製造」始終相信,只要城市中有越多好玩的人事地物,城市就會越有創造力,而創造力會帶領城市往更好的方向滾動;當街角多一場有趣的展演、當夜晚多一盞溫柔的燈光,當人們願意為一場未知的體驗踏出日常,那座城市,便開始悄悄改變。
跳脫日常,找到那份久違的感動
作為曾親身參與驚喜製造體驗的民眾,我深刻感受到,團隊在每一場活動策畫上的細膩安排與背後對於人類情感敏銳地觀察,以及在創意跨界的實驗勇氣,正因如此,這回金車文藝講堂特別邀請創辦人陳心龍現身分享,帶大家一窺那些精彩企劃背後的靈光與思維,更希望揭開「體驗設計」這門看不見卻深刻觸動人心的藝術。
特別推薦給對文化創意、展演設計、甚至創業旅程有興趣的朋友,若你也渴望跳脫日常,來這裡,或許會找到那份久違的驚喜與靈感!
※ 記得點選〔SUBMIT〕登記保留名額
那些無聲卻深刻的…
在驚喜製造的設計語言裡,最關鍵的並不是空間、燈光或聲音,而是那些難以言喻、卻真切存在的感受。陳心龍說:「我們希望人們親自走進現場,調動五感,用身體與心靈去經歷,然後在某個瞬間,被輕輕觸動。」一種久違的安心、一抹無聲的哀傷,或是一場從未預料到的療癒之旅。
每一次開啟專案的起點,都是一種對「人」的深切關懷,他們站在參與者的角度換位思考,當人們走進一場體驗,他會記住什麼?他會想起過去?或重新面對自己嗎?
體驗活動除了提供豐富的娛樂屬性,也時常在活動過程中對觀眾埋下無聲的提問——「你對這個世界的感知,還能多一點可能嗎?」或許在那一刻,你不只是單純參與一場活動,而是與城市一同覺醒,走向更自由、更有想像力的可能。
於是,在《微醺大飯店》中,觀眾獲得細膩鋪陳與互動式劇情交織出的驚喜與感動;《明日俱樂部》則讓人主動參與、自由探索,彷彿走入一場屬於自己的劇場冒險;《無光晚餐》更以黑暗放大五感,觸動真實體感;《如果城市,是座樂園》讓人在一棟老公寓中與城市對話,也與兒時的自己重逢;而在《愛情城市》則讓觀眾在派對中,意外闖入角色們的情感人生,也重新照見自己。
然而,這樣的企劃過程,從來就不是直線前進的。陳心龍也坦言:「很多當初在簡報上寫下的點子,也許最後不是原本想像的樣子。但我們一步步做下去,就會發現,原來夢想不是不會實現,而是在走著走著的路上就悄悄抵達。」
當創意成為日常,還能為自己帶來驚喜嗎?
最難跨越的關卡,也許不是來自外部競爭,而是創辦人對自己的叩問。陳心龍回憶,第一場沉浸體驗誕生時,那種興奮宛如第一次看見雪,一切都令人興奮!但十年過去,當創意成為工作、驚喜變成營運,他不得不靜下來問自己:「現在,還有什麼能真正打動我?」這是一種誠實的自我覺察,唯有自己先感動,才能再為他人創造動容的瞬間。
其他挑戰則來自時代的推進,當主力客群也從25歲向上延伸,甚至迎來一波新的世代更迭,他也開始問自己:「15歲的年輕人現在都在看什麼?想什麼?」。從創業初期的同齡理解,到現在必須放大視野、跨世代洞察,不單是行銷策略的調整,也是品牌哲學的蛻變。
於是他在公司內部設立了「生活分享會」,讓團隊每個月都能停下腳步,用一個午後的時間,輪流分享最近觸動自己的體驗,可能是一場展覽、一場潛水,或一次爬山,讓創意靈感的源頭與熱情重新流動。
也讓我在訪談中體會到,真正動人的品牌,不只懂得如何被看見,更是懂得如何理解與未被看見的渴望。
在擴張與初心之間,走一條熱愛的路
隨著驚喜製造從一間城市的體驗實驗室,走向多案並行、跨國佈局的創意公司,創辦人陳心龍也正經歷一場品牌與個人共同轉化的歷程。他坦言:「如果想讓一個產業成長,要嘛就是提高參與人數,要嘛就是同時開很多案子。我們現在做的,就是在測試這個極限。」但不是盲目的擴張,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壓力測試,實際驗證公司是否能在不失創作本質的前提下,拓展它的邊界。
畢竟這不只關乎於企劃、執行、跨領域合作,還有組織內部情緒的協調、理念的共識、節奏的調適…等等。「人跟人的合作從來不是100分,大概80、90分有默契就很不錯了。我們要做的,不是控制,而是保護這個創作不會失控。」他說。
這種介於理性與感性之間的柔韌平衡,正是讓驚喜製造能夠跨足多元領域,與不同的創作者攜手合作的原因。
從城市旅店到世界舞台
如果說創業初期的驚喜製造,是一間在城市裡偷偷開張的感官旅店,那麼如今的它,更像一座不斷變形的流動劇場,不只讓觀眾感動,更渴望在世界的各個角落發酵。
他們從創業初期就不只是把自己定位在本土品牌,而是一個能在國際舞台流動的創意實驗體。他們將目光放眼亞洲,觀察新加坡、曼谷、香港等城市的潛力,思索如何以「授權」、「移植」、甚至「在地再創」的方式,將體驗劇場的形式輸出國際。但這並非簡單的輸出,他們並不希望每個國家都有一模一樣的操作手冊;而是尋找那份不分語言、文化、世代的「共感點」——一種你走進陌生空間,卻像回到自己記憶深處的感覺。
然而,這樣雄心萬丈的藍圖背後,陳心龍卻始終堅持一個質樸的信念:「我們不想變成一個100、200人的大公司,我們要的不是擴張,而是精準地把觀眾的感受做到最好。」對他來說,服務好觀眾,比服務好一個資方品牌更重要,畢竟品牌核心價值必須被保護,而不是被市場的邏輯吞噬。
也許未來某天,在某個港口城市的夜晚,你會走進一間電話亭,聽見熟悉的聲音,與某段難忘的人生不期而遇;發現一種無論你在哪裡,都仍然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微弱卻真實的微光,依然悄悄流動著。
驚喜製造 Surprise Lab.|獲獎紀錄
2024《巴黎舞會:台北場》 | Best 100 實驗新經典
2024《無光晚餐第三季》 | 金點設計標章
2023《落日轉運站》 | BEST 100 年度概念展演活動
2021《微醺大飯店:1980s》 | 金點設計獎、BEST 100 年度概念展演活動
2019《微醺大飯店》 | 金點設計獎、德國紅點設計獎
2018《一人餐桌》 | 金點設計獎
資料提供 / 陳心龍 採訪編輯 / 鄧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