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三觀-廖力慧水墨膠彩創作個展
展期:2021/02/06(六)-03/07(日)
時間:週二至週日 早上 11 點至下午 6 點
地點: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一號3樓
藝術家廖力慧將自身生命經驗與感受,結合動物、植物與風景傳達她的人生觀,透過觀自然、觀心、觀自在的過程,尋找與探究生命的本質,並且在畫面中經由不同的表現形式來達到內在的真實。
生命經驗的三觀
廖力慧透過觀察自身熟悉的自然景物,結合自己的生命經驗和對人生的體悟,與自我對話,融合禪學和東西方哲學的思考,以自然景物,例如花卉、魚和蝴蝶為主要創作方向,試圖在傳統的符號與象徵中,找到屬於當代的繪畫風格,傳達個人的精神情感和思考脈絡。她將佛學中的一心三觀、無住生心、如如不動,與哲學中的太極、陰陽和虛實等思想,結合平日所見的花卉、動物重新詮釋,呈現超寫實的畫面,在這樣的創作過程,不斷尋找和探究生命不生不滅的本質,與清淨真心的修習。將自身生命經驗,透過藝術創作過程中的拆解、組構與分享,讓自我去面對生命中、意識中的負面情緒,改變以往二元對立的思考模式,加深學習感恩和珍惜,重新擁有正向的能量。
關於水墨和膠彩創作
水墨和膠彩為東方傳統繪畫媒材,擁有文人氣質也蘊涵了東方美學獨特的韻味,藝術家廖力慧喜愛水墨和膠彩呈現的肌理質感和淡雅的風格,與她喜歡神秘低調的個性很相融。「絹」這個基底材,適合表現細膩柔美、夢境和超現實世界的題材,充滿著浪漫、虛幻與不真實的感覺,傳達作品獨有氛圍。
古典文學中《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淒美傳說與愛爾蘭的傳統民族也相信,人死後會羽化成美麗的蝴蝶,廖力慧將此與個人的生命經驗相連結,讓作品擁有生命蛻變與生生不息的象徵。魚與花兩者的結合,源自於心理學「固置」(fixation)的概念,在心理的成長中,從初生乃至心理成熟的階段,情緒反應的學習有時會發生固著的現象,在某些情形下,個體因一再的遭遇同樣的挫折,個體的反應已經固著在大腦了。所以,我們必須要跳脫過去的思維模式,即使生命一再遭遇同樣的困頓,我們也能有智慧去面對和處理。
作品<無住生心>一詞,出於《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就是不執著、不攀緣、不起心動念,生心就是生起清淨心。外境就像是美麗的花朵,花開花謝,有生有滅,若我們的心一直追逐外境的美好,心就會隨著自我的意識不斷起作用,順境的時候,欣喜若狂,逆境的時候,脆弱悲傷,唯有把生活中的煩惱、習氣和執著都放下,才能保有泰然的清淨心,無論身處何處,都能自在悠遊。「青山原不動,浮雲任去來」亦是這個道理,任萬境生滅紛擾,任念頭來去起落,始終保持能「知」這一念心,不起分別,不隨境轉,清楚明白,這便是慧。定慧不二這念心,即是「無住生心」。所以廖力慧以山的「靜」,動、植物的「動」作對比,清楚明白真心存在,變不會受到外境的影響,動靜都可以悟到不生滅的真心。
屬於自我的追尋
對繪畫的熱情和堅持的態度,是廖力慧持續前進的方式。對她而言,創作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不但能夠探索與實驗各種媒材激撞出不同的火花,也能夠傳達自己的精神情感和想要傳達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創作對她而言也是一種修行,面對這些複雜的事物,每一次下筆都要清楚明白,在一筆、一畫、一生、一滅的修行過程,體會什麼是真心。在經歷人生的低潮階段,藝術創作也給予她很大的力量,是情緒紓發最好的窗口,期望用這樣正向的力量回饋給這個社會。
對藝術的熱愛在她生命中不曾被澆滅,儘管一開始沒有在這條道路上,最終還是選擇了走向這條道路。對廖力慧而言,每一個時期的創作,都訴說著我的生命,和對生命的體悟,她肯定的說:「我會一直努力走到最後,完成我生命的詩篇。」透過整理生命經歷,與內在的自己對話,最終轉化為藝術作品,穿梭在這樣超現實、潛意識的內心世界,讓自我和觀者重新探尋生命的本質,檢視對生命的態度,思考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