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Your feedback is important to us..
Please leave a message and we will reach out to you soon.

JOIN US

Your feedback is important to us..
Please leave a message and we will reach out to you soon.

EXHIBITIONS
Fu Sheng-Ya Solo Exhibition: The Temporality of Attachment
May. 25 → Jul. 07 2024
NANJING SPACE-TAIPEI
May. 25 → Jul. 07 2024
  • 家的摺紙

  • FU SHEN-YA

  • 2022

  • 10.5 x 90 x 10.5 cm

  • Mixed Media

  • 房間的羽毛

  • FU SHEN-YA

  • Mixed Media

  • 緩徑(局部)

  • FU SHEN-YA

  • 2023

  • 依場地而定

  • Mixed Media

  • 摺起_收納(局部)

  • FU SHEN-YA

  • 2021

  • 4 x 8 x 190 cm

  • Mixed Media Installation

  • 摺起_收納(局部)

  • FU SHEN-YA

  • 2021

  • 4 x 8 x 190 cm

  • Mixed Media Installation

ABOUT

版畫的再創可能性
版畫作為藝術品的呈現,長期都是被廣為討論的話題。然而,隨著藝術性的介入,版畫早已不再僅是對印刷技術的追求。經由藝術家的思維和構想注入,再加上版種的選擇,賦予了版畫更多的創造性和可看性。對於以版為主要創作媒介的傅聖雅來說,她至今仍不斷地探索其再創的可能性。

版與印的探索
對傅聖雅來說,創作意味著轉化當下珍貴的感受。她常常受到一些已發生的事件而觸發靈感,希望這些事件既能過去,又能在某種程度上留下痕跡。日常生活中的私密情感往往是她創作的主要動機之一。長期從事製版和印刷的工作使得傅聖雅對紙張的功能有了一定的認識,不同種類的紙張賦予了它們不同的角色定位。比如說,厚實的相紙被用來保存和收藏;A4大小的書寫紙則常用於筆記和打印;而輕薄的衛生紙則有擦拭的功能等...紙張同時具有吸附和保存的特性,也有擦除的效果。這些物質的特性也是傅聖雅在創作脈絡中試圖探索和梳理的,去思考著哪些東西值得留存,哪些應該被移除。

紙與我的關係
「觸摸」是傅聖雅與紙張之間最直接的聯繫。紙張承載著各種生活記憶和經驗。她認為自己的作品並不是以敘事性的圖像表達,而是透過生活物件的拼湊和組合,利用某個生活片段的經驗來連結特定的情感狀態。而紙張的穿透性和脆弱感,在她的創作中為極其重要的元素。


自從 2022 年在「樹火紀念紙博物館」舉辦的《摺起_收納》個展後,傅聖雅開始進行一連串對紙的實驗與思考。然而,實際的動機,其實是在 2021 年逢疫情的三級警戒期間,無法進入到校內的版畫工作室讓她的創作受到了限制。這促使傅聖雅開始從居家生活切入創作思考,嘗試以日常頻繁接觸的紙張作為媒介,思考著有關紙的「丟棄」與「拾回」以及「乘載」的關係。並使用家居生活中的常備用品—「衛生紙」來進行一系列的摺紙創作。

透過反覆地摺疊,形成某種形狀,整個過程就像是強制的對「身體」施加壓力,刻印造型,這樣的狀態似乎也回應了當下的時空背景,揭示了某些事物儘管表面看似整潔,實際上卻隱藏著壓抑的情緒。


「家庭摺紙」的系列作品,則探索了人們在家庭生活中重複利用廢棄報章雜誌的習慣。許多人都會將這些廢棄紙張摺成可用來收納桌上殘餘剩料的臨時容器,俗稱為「垃圾袋」的紙盒。這種生活印象在傅聖雅的家中也不例外。收整後的「垃圾袋」外觀形狀猶如一幢幢房子,穩重地立在撐開的紙容器中;也有如小朋友即興隨筆畫出對「房子」形狀的想像。而這些「房子」似乎又與「家庭」能夠相互牽連與聯想。她以生活中的記憶為思考出發點,將這些概念融入到「家庭摺紙」系列創作中,試圖喚起潛藏在大眾記憶中的共同情感。

紙與人的關係
在過去的展覽中,傅聖雅允許觀眾觸摸作品,因為她認為「觸摸」與「翻閱」的動作,以及現場觀眾的臨場反應,都是個人創作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構成要素。透過自由地拿起、翻閱、撥動作品,使觀看距離更近,並在翻閱的過程中觀察到不同的細節和感受到質地的差異,又或是看到觀眾擔心紙質的脆弱因觸碰造成損壞,這些與作品的互動體驗,即是成為她的創作脈絡中重要的一部分。

漬的時態
本次展覽延續了傅聖雅自2022年在「樹火紀念紙博物館」舉辦的《摺起_收納》個展後的思考,探索了「珍藏」與「丟棄」之間的關係。一般而言,我們對於「漬」的直覺聯想是汙穢、髒亂的痕跡,也可以視為因為某些不小心而導致的意外沾染,會影響情緒的「意外」。傅聖雅同時認為版印也是一種製造痕跡的行為,無論是刻意為之還是無心插柳,都讓她持續尋找兩者之間的表現可能性。她試圖將污漬的印象轉化為更抽象與詩意般的存在,就如同醃漬的「漬」,有著保存或延續某種事物的價值的含義。傅聖雅嘗試利用漬的多種意義與特性,引導觀眾重新審視那些我們認為是污痕、不願留存的事物。

物件的呼應與關聯
清除污漬、收摺物品。這些看似瑣碎的行動背後都是為了維持生活平衡而進行的舉動。對傅聖雅來說,她透過執行這些行為來指出其中存在著相對的矛盾之處,試圖在行動與觀察之間避免作單一的詮釋。回到藝術家本人的觀點,因作為家庭照顧者,從中的經驗讓傅聖雅意識到在維持整潔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將污垢去除,或者是反覆地整理收納。這些動作重複性的動作相對應著「壓抑」與「不舒適」的情緒產生。

傅聖雅將這些細微的感受放大,重新對反覆摺疊紙張與擦拭物品的動作進行省思。一般人可能對於重複性的摺疊動作感受到「療癒」,實際上,摺的過程也是有著壓抑、繁複和乏味這種相對的感受存在。但透過「摺」疊,似乎可以看到時間的堆積,而這些堆積又有了更多意義可以嘗試在作品中表現;而污漬的「抹除」或「吸附」在物品上,前者透過擦拭去除了某些事物,後者卻又相對保留了一些痕跡。這些細微的觀察,正是傅聖雅試圖在作品中實現,且期望自己不要透過「遺忘」來面對生活。

這個思維可以從「家庭摺紙」系列的「垃圾袋」中顯見,藝術家最初想透過此件作品,描述家族中的紛爭與衝突。紙盒的「房屋」形狀,以及埋藏在薄纖紙中透出的「殼」的殘渣,都是對應到家中的處境,以及房屋的狀況。藝術家透過符號和造型隱喻事實,呈現了這些破碎、層層堆疊的生活片段。而將這些片段能夠以平靜的姿態攤開呈現,卻不過度外顯,正是她想在作品中強調的核心所在。

傅聖雅的作品有著以物件與事件相互呼應的特質。她透過創作,試圖表達生活中那些難以言喻的關係,這些關係往往模糊而難以明確界定的。以她細膩的視角,將自己所關心的衝突或議題以柔和的紙張呈現,同時讓觀者感受到事件其中的內涵,卻又不致於過度情感化現實。